《江南》解说词
《江南》解说词
《在水一方》节选
解说:
就从这里开始吧。
周庄、同里或者乌镇,水乡的古镇在江南生长。
在古镇上走一走,以这样的方式体会江南,我们细致而明确地感受到了江南的精神和风采。
水流在水里,风淡淡地吹着风。
在这里,流水和流水,不就是江南翻飞的水袖吗?不就是把江南舞动得风姿绰绰、灵秀飘逸的水袖吗?
在朴实无华中超凡脱俗,在超凡脱俗中返璞pú 归真,这水做的江南,这江南的流水啊。
“小桥、流水、人家”,这是江南最灿烂的风花雪月,这是江南最根本的从前以来。
十多年前,古镇的农民耕田的时候,掘到了一些石斧陶器和玉镯zhuó玉瑗yuàn(愿),这一个发现,引起了文物管理部门的注意和重视,考古学家们从各地赶来,仔细看过了这些石斧陶器和玉镯玉瑗以后说道,这是菘泽、良渚zhǔ主)文化时期的文物,离开现在,应该有五千五百年了吧。
五千多年前的古镇是什么样子,我们不能知道,我们只能知道,五千多年前,我们的先人,曾经在这里编织着生活,在这里的山下,在这里的水边,他们随意地唱着自己作的歌曲,一些鱼儿,悠闲地从他们身边游过。
我们不能知道,我们的先人从何而来,他们是千里迢迢赶来还是风尘仆仆路过,我们只知道,当他们和这一片山水相遇的时候,就毫不犹豫地留了下来,他们在这里开荒种田,纺纱织布,然后生儿育女,这一片山水,是我们的先人最初的家园。
我们也不能十分清晰地勾划出五千多年以来,春夏秋冬的交替和风花雪月的演变,我们还是只能从古镇的一山一水一砖一石中,领略岁月浩渺和沧海桑田。
江南的水乡都是这样的,一半儿是水,另一半儿是岸。
那一些石阶从水上升起,通到屋前宅后,水乡的生活和水紧密相连,水乡的生活就是水做的生活。
这一条河贯穿古镇,这一条河仿佛就是一棵大树,两岸的房屋,就是生长在这一棵大树上的树叶和果实了。
上桥下桥,船来船往就是水乡古镇的日常生活。一些东西要送到镇里来,装船,一些东西要运到镇外去,还是装船。一些人要往镇外去,上船,另一些人回到镇上来,下船。古镇人家的一部分就是船,而船的一部分,就是古镇人的家了。
就这样看过去,古镇的河上,不就是一幅fú书法吗,水面是宣纸,船是写在纸上的行书,二岸的石驳bó岸,就是这一幅书法的装裱了。然后,河的两岸,就是街了,青石板铺砌的街。
才下了一阵小雨,青石板显得光亮和明净。
许多年以前,小镇的街是用小石子铺砌的,叫蛋石街。今天的青石板,虽然少了蛋石街“雨天可穿红绣鞋”的诗意,但依然透着一丝苍古,并且溶入了古镇的人情风貌,很和谐。
周庄的清早大抵如此。
象往常一样,最先醒来的人生起了炉子,夜里面把煤炉熄灭了,不仅仅是节省蜂窝煤,也是为了防火。然后街上有了买菜的人,扫地的人和上学的孩子。
老人下着店铺的门板。当地人把店铺的门板叫作塞板。这样的塞板在苏州已经不多见了,只有一些古镇还保留着。在今天看来,下一扇塞板,日子就翻过去一天。下完塞板的老人,独自在一边坐着。这一坐,就像是已经坐了百年。
对于周庄来说,百年就像昨天,老人记忆着昨天外婆唱的歌:摇啊摇,摇到外婆桥,外婆说我好宝宝,我说外婆蚕宝宝……外婆桥,上了年纪的人都这么说,外婆桥就在周庄,是富安桥?还是那双桥?还是……又说不清楚了。
这个桥,那个桥,周庄有许多的桥,周庄人每天都会走过这些桥,走过这些桥的时候,他们就没有想到,这些石桥日后会改变他们如清晨般宁静的生活。在周庄人看来,富安桥,或者双桥,几百年来,它们只是人们行走的路,或是老人邻居聊天的地方。富安桥是周庄最老的桥,桥的四角建有四座高大的桥楼,这样的造桥方法在江南水乡难得见到。双桥交错着,斑驳的青灰色像清晨的残梦。
画家陈逸飞先生那幅fú《故乡的回忆》就是取材于双桥。这双桥使陈先生名扬海外,更使周庄名扬天下
白天,周庄的白天是属于旅游者的。今天周庄人的生活,是为远道而来的客人准备的。
你坐在船上游览,这是游览周庄最好的方式。穿桥过洞,颇po有情趣。每穿过一个桥洞就出现一种景色;每拐过一座桥堍tù,又另有一种意境。就像苏州园林,曲径通幽,又豁然开朗。好心情的旅游者听着船娘的歌声,触摸着穿竹石栏、临河水阁,就好像沾上了江南的好风水。
有一位诗人这样描述周庄:水乡的路,水云浦pǔ,进庄出庄一把橹。河水慢慢流,船橹慢慢摇,当年沈万山站在家中,指挥着他的大小船只进进出出,做着纵横四海的大生意。那情形一定繁忙,或许是鸦雀无声。
旅游者议论着沈万山的财富,说得最多的就是:南京的城墙有一半是沈万山造的。当年他还想犒赏朱元璋的军队,却不料因此惹恼了朱皇帝,流放云南了。
多年以前,已记不清在周庄的哪条小巷的巷口,有一个德记酒馆,卖酒的人是女子阿金。因为阿金的美,引得南社诗人柳亚子、叶楚伧cāng等人常去那里饮酒,他们为阿金写了许多诗歌,并把小酒馆叫作迷楼。
“贞丰桥畔pàn屋三间,一角迷楼夜未关,尽有酒人倾自堕,独留词客赋朱颜。”
这是柳亚子《迷楼曲》中的句子。前辈的风雅让我们看到,滴雨的檐下,小镇的少女酤gū酒而归来,纤xiān巧的身影,在悠长的巷子里飘逸,而那一把油纸伞,仿佛就是江南最诗意的岁月里,正在盛开的莲花。
迷楼还在,而当年的浪漫却已飘去,周庄的阿婆们只有在吃“阿婆茶”的时候还重复着往事。
吃“阿婆茶”,这是一个属于周庄的节目,在江南其他的小镇是没有的。每天下午的时候,周庄的阿婆们便聚集在一起,今日她家,明日你家,一家一家挨着轮。做着针线,拉着家常,叽叽喳喳的,嘴渴了,便吃点茶。江南人管喝茶叫“吃茶”,喝茶的同时,还要吃点茶点。
热烈地谈着,朗朗地笑着,或许阿金姑娘正在其中……
在周庄,再一次说起曾是周庄人的叶楚伧,使我们又回忆起当年周庄的那一次划灯。
收割的日子里,出门在外的手艺人纷纷放下手边的活儿,回到乡村。农忙以后,丰收的喜乐和劳作后的休顿,还有,就是对乡村对家的眷恋,使得手艺人将离乡的日程一再推迟,闲暇日子,他们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划灯。他们希望为家乡的亲人制造一些欢乐,而留在家乡的亲人,更是希望他们将家乡的欢乐收进行囊,收在出门在外人的心底。
象以往一样,村里的男人伐来竹子,制好了竹篾miè,再将竹篾编串成各式各样的架子,村里的女人,织起了绢花,再将调好了的五颜六色涂在上面。这一架子,安装在船上,再放好蜡烛,然后,他们在等待着一个清风明月夜的来临。
就在乡村的人们为划灯忙碌的时候,日本人迈着整齐的步伐向上海而来,他们肩上的枪炮直接了当地告诉中国人,我们不是来作客的。而这样的蛮横无理,自然地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感和对不速之客的阻止。这一仗因东洋人的疯狂和中国军民的英勇顽强而惊心动魄。
消息传到距上海数百里的乡村,不少人觉得,划灯的事就算了吧,也有人不同意。正在这当口,国民党元老叶楚伧cāng回乡省亲。这一件事传到他耳里,老先生想了想说,还是搞,日脚照样过,让小日本看看中华人的精神。
船儿连成一排,蜡烛点燃起来,水面上顷刻间万紫千红,流光四溢。大家汇集在沿河二岸,全是一付意气风发、精神抖擞的样子。
最后一刻,第一条船上突然将竹篾miè架子点上火,抛进河里,接着连在后面的船也依样而行。这是一个前所未有举动。
一条火龙在水上行走,它要告诉人们,这是我们的家园,在这里,水也能燃烧。
周庄的故事,因周庄而生动,而周庄,因为这一些故事而厚重。
作品评论